唐朝的人爱喝酒?唐朝的酒竟是甜的?

唐朝的人爱喝酒?唐朝的酒竟是甜的?

最近,古装探案剧《唐朝诡事录之西行》正在热播,讲述了在繁华的大唐盛世之下发生的一系列奇闻诡案,以及悬疑烧脑的探案过程。而其中,“酒”可以说贯穿了全剧,第六个案件“云鼎醉”更是由酒展开,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也不管是好友聚会,还是远行送别,亦或是旅途休息,桌上一定有酒,哪怕没有饭吃,也得先喝上一杯……这让不少观众对唐朝的“酒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唐人这么爱喝酒吗?

其实,唐人嗜酒,可以从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中窥见一二。据了解,现存的五万多首唐诗中,直接提到“酒”字的作品便超过五千首。比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人为何这么爱喝酒?

唐朝社会经济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也为餐饮业的发达奠定了基础,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食店、酒肆、挑着担子的小商贩。更为重要的是,唐朝的酒并不像今天的酒这般辛辣刺激,反而有股甜味儿。从各种唐宋文献中可知,唐朝时的酒主要是谷物加酒曲自然发酵而成,在酒米发酵的过程中,很多谷物都糖化了,这也使得酒中的糖分变高,酒的度数则较低,因此人们才能开怀畅饮。很多诗句中也喜欢用饧、饴这类甜甜的东西来比喻酒,比如高骈的“花枝如火酒如饧”、刘禹锡的“官酒重于饧”等。

除了甜,唐朝的酒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多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制酒工艺相对简单粗糙,过滤不彻底,也不够清澈透亮,因此酒水里就会有碎米、碎渣等杂质,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里,绿蚁实际上就是米酒上漂浮的绿色的酒渣,像蚂蚁一样细小,“灯红酒绿”一词也正是由此而来。

酒,是唐朝人的生活,是唐朝人的风雅。若是唐朝没有了酒,恐怕才子们的诗词都要大打折扣。

不过,唐朝时期饮酒盛行,假酒事件当然也并不少见,酒中兑水是最常见的造假方式。《启颜录》中记载:“数人人酒肆,味酸且淡,乃共嘲此酒。一人云:‘酒,何处漫行来,腾腾失却酉。’诸人问云:‘此何义?’答云:‘有水在。’”而唐朝针对假冒伪劣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关市令》,对假冒伪劣没收充公,情节严重者甚至还会处以极刑。还有《唐律疏议》,其中规定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者,打八十大板,同时还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三天内发现有问题都可以退货,商家要是不退换,由官府强令执行,还要抽鞭子。

现代社会,酒水的种类多种多样,当然造假方式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散装酒冒充名酒、真瓶装假酒等。同时,随着酒水造假手段的提高,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肉眼、口感来区分真伪。因此,除了加大监管力度,酒水行业也需要采用专业、有效的防伪技术来解决假酒问题,比如专注为客户提供专业防伪溯源技术解决方案的中准数据,独创特征加密智能识别防伪技术,防伪标识具有标识唯一、无法伪造、鉴别准确、难以转移、防止破坏、加密性强等特点,推广至今从未有造假者能成功仿冒,可有效保护产品的唯一性和安全性,任何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都能通过手机扫描防伪标签轻松辨别产品的真假,避免假货鱼目混珠。同时,也可帮助品牌企业实现高效打假,提高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之,就和现在很多人爱喝“肥宅快乐水”一样,唐代群众爱喝酒是经过历史认证的,酒文化也撑起了唐朝文学的半壁江山。喝酒,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和历史的一部分。如今盛唐已逝,但美酒犹存,我们仍可凭借一杯美酒,缅怀唐朝的繁华盛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

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策略
365bet备用器下载

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策略

📅 08-15 👀 9522
47家央企设计院2024年业绩揭幕,谁更胜一筹?
365国际体育官网

47家央企设计院2024年业绩揭幕,谁更胜一筹?

📅 09-07 👀 8144
Gowin高云IDE——最简单、最全面上手教程
365bet备用器下载

Gowin高云IDE——最简单、最全面上手教程

📅 07-17 👀 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