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Labubu(拉布布)在二手市场的价格暴跌,核心原因是泡泡玛特官方的大规模补货打破了稀缺性预期,导致市场供需关系逆转。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与分析:
📉 价格暴跌的核心原因
官方大规模补货打破稀缺性
2025年6月18日,泡泡玛特开启Labubu 3.0系列全球预售,全渠道投放量达400万-500万件,发货排期延至9月22日。此举彻底打破此前“限量供应”的稀缺假象,市场供应量激增。
补货形式包括线上预售、小程序推送、电商直播间放货等,普通消费者抢购成功率显著提升。
黄牛恐慌性抛售
此前黄牛利用抢单软件囤货,将整盒盲盒(原价594元)炒至1500-2800元,隐藏款溢价超10倍(如“本我”款炒至4600元)。
补货后黄牛回收价腰斩至650-800元/盒,部分隐藏款跌至1000-2800元,单日亏损数万元的黄牛被迫抛售库存。
消费者回归理性
普通玩家拒绝高价接盘,转向官方渠道购买原价商品(单只99元)。
社交平台晒单热潮显示抢购成功率提升,市场投机需求锐减。
📊 价格变动数据
产品类型补货前价格补货后价格跌幅整盒盲盒(6只装)1500-2800元650-800元超50%隐藏款“本我”4600元2800元38%普通单只盲盒250-400元100-200元约50%
交易量激增:某平台日均成交量从66个飙升至2531个,反映抛售潮加剧。
📉 行业与市场影响
泡泡玛特股价受挫
事件引发资本市场对潮玩泡沫的担忧,公司股价单日跌超5%,市值较峰值蒸发超240亿港元。
投行指出估值过高风险,但长期看好其全球化布局与IP衍生潜力。
黄牛逻辑失效
技术黄牛的抢单囤货模式因官方限购(每人12盒)、人脸识别等措施受挫。
二手市场出现“时间折价”:6月订单可卖1150元,9月订单仅值640元。
盗版问题浮出水面
仿品“Lafufu”以25美元低价冲击海外市场,部分仿品质量甚至优于正品(如关节更灵活),削弱正版溢价空间。
💎 深层原因与行业反思
泡沫必然性
Labubu的金融属性远超收藏价值,价格严重背离成本(毛绒挂件成本约10元/个)。与荷兰郁金香泡沫、暴力熊崩盘类似,工业量产品的稀缺性依赖营销炒作,难逃价值回归。
品牌策略调整
泡泡玛特主动补货是为打击黄牛、优化消费体验,但大规模放货可能削弱IP溢价能力。需平衡短期热度与长期IP价值,避免重蹈Molly系列衰落的覆辙。
🔮 未来趋势
短期:普通款价格向原价靠拢,限量款(如初代薄荷色)仍可能维持高溢价。
长期:行业或建立透明发售机制,推动潮玩回归收藏本质,减少金融投机属性。
💎 总结
Labubu价格暴跌是供需关系修正的必然结果,标志着盲盒经济从投机狂热转向理性消费。对消费者而言,能以合理价格购入心仪商品是利好;对行业而言,则需警惕IP过度金融化带来的可持续性风险。若计划购入,建议优先通过官方渠道购买,避免被二手市场波动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