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而今,大自然變化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從盤古開天、混沌定位、女媧補天,有雷霆、洪水、有天搖地動等自然異象,對生靈造成的災難,不亞於今日。其中,關於動植物氣溫適應的物品-冰,從《詩經》可知宮廷藏冰於凌陰的規模、官民服役與冰凍祭祀牲品;從《周禮》可知掌冰人(凌人)、喪葬寢廟(保存牲品和屍體)等,至少距今三千多年的文獻已有用冰的記錄。天氣熱吃冰、用冰、甚至創造冰雪世界,在現代皆使用各項能源達到;特別的是,古文獻記錄了人們在不消耗石化能源的情況下,也能夠開採冰塊、建立冰窖、用冰消暑、保存祭品、冰鎮食物、和協助冰藏殮儀等,皆頗具環境保護概念的知識,可提供現代一個溯源或開新的視野觀察點。本文略說古代以來的氣溫變化-尤其摘出溫暖期(較高溫度)對應用冰的意圖,進一步鳥瞰歷來製冰、藏冰和些微日常用冰的情況,並稍稍望向今日冷鏈保冰的永續議題。相關儀節、設置與意義,將另文延展探討。
古代氣候與用冰:人們采冰、藏冰之生活情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