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全系列】蜻蜓目—差翅亚目

【动物界全系列】蜻蜓目—差翅亚目

蜻蜓的脚在捕食时很有用处,但是却不适合步行,所以蜻蜓除了在树枝停下时会以脚作停泊作用外,其他时候甚少运用到足部。即使是稍微的移动,它们也须要用翅膀来飞;而且即使只剩下一只翅膀时,它们仍可以飞行。蜻蜓点水其主要作用是雌蜻蜓正在水面上透过产卵管产卵。

2.生活史

蜻蜓是典型的不完全变态昆虫,由稚虫蜕变至成虫的阶段中,不需经历结蛹的过程。它们一生只经历三个阶段: 卵、稚虫及成虫。 蜻蜓稚虫是水生的,但部分晏蜓稚虫能在无水的环境存活一段时间,而成虫则是具飞行能力的陆生昆虫。

(1)卵

蜻蜓的卵会被置于植物内、枯木内或甚至干土中,又或被随意地掉在水面上,这视乎其种类而定。大多数温带地区的蜻蜓种类的卵不会在产后立刻孵化,并且可能待上数月才孵出稚虫。 这一段不孵化时期称为“滞育期”,目的是让蜻蜓以卵的形态度过寒冬。因为香港的冬天气候温和,所以这现象在香港并不需要,但据知某些把卵产于干土中的长尾蜓属种类能以卵的形态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一般时期。黄蜻的卵则衹在多便孵化,且更可在雨后形成的短暂水洼中孵化,它们这种迅速的成长明显是个很好的优势。

(2)稚虫

水虿,孵化后的稚虫的第一个阶段或龄期称为前稚虫。它们没有足部,这阶段通常只维持数秒至数分钟。 稚虫在这第一次脱皮后就进入第二个龄期,它们有构造简单的足部和三条有节的触角。稚虫的成长期一般都有八至十五个龄期,是蜻蜓一生中最漫长的时间。

稚虫在羽化为成虫前,会经过一个变态期。在这阶段,稚虫会成为成虫,但它们会一直留在外骨骼内,直至最后的龄期。在这段期间,稚虫的身体会在外骨骼内慢慢重新构造为成虫。因为口器慢慢退化,稚虫亦会停止进食。当透过稚虫外壳也能稳约窥见成虫的身体上的颜色及斑纹时,稚虫很快便在合适的时间羽化。蜻蜓成虫会直接由成熟稚虫羽化出来,它们有发展良好的翅芽。蜻蜓没有蛹的阶段。从稚虫蜕变为成虫,这真是一个很特别的过程,因为稚虫和成虫这两个阶段可说是完全没有相似之处。

(3)羽化

在气候温和的地区,寒冬使羽化期衹限于春天和夏天。鉴于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冬季虽短但明显较凉快,使得大部分蜻蜓种类的羽化期都没有明显的模式。香港有一些品程称为“春季种类”,它们在春天羽化为成虫,四月下旬或五月通常是它们羽化的高峄期。它们拥有同步羽化的模式,即当雨季开始和气温上升时,它们的羽化期也同时开始。

春季种类包括大部分的河栖春蜓科,如独角曦春蜓和纯鎏尖尾春蜓。 此两种蜻蜓的羽化高峄期较中华长钩春蜓早大约两星期。色蟌科的烟翅绿色蟌也是一种春季种类,它们的飞行期很短;同属色蟌科的华艳色蟌则由春季至十一月下旬都可见它们的展翅飞翔。 大部分羽化期没有明显模式的蜻蜓种类,从三月至翌年的一月都可见它们飞行。黄蜻则全年都在飞行,这是由于它们有迁飞而来的种群涌入。然而,这情况就不太可能在一月及二月时出现,因为虽然估计迁飞的种群会从菲律宾而来,但是盛行风在这两个月大多从东面或东北面吹来,却很少是源自南面的菲律宾。

有些种类,尤其是纹蓝小蜻,要直至夏末才会看到,但大部分的羽化高峄期都在春天,夏天期间继续会有稚虫羽化,但数目会逐渐减少,到了深秋,羽化期就会完全终结,这与当时的平均气温明显下降有关。羽化为成虫的实际过程是十分精彩的,通常在一小时内完成。不过,要将柔软的身躯和闪亮的柔软翅膀硬化,以及要蜕变成完全成熟的颜色则可能要花上数小时。在这段时间中,它们不能移动也缺乏坚硬的外壳保护,所以蜻蜓通常选择于黄昏至清晨的时间进行羽化,以减少被捕食的机会。而在羽化过程中,稍一不慎,身体或翅膀更会因撞到身边物件而没有完全扩展,导致出现畸型现象而影响日后的活动能力,甚至死亡。大部分蜓科蜻蜓都在傍晚后不久的晚上开始羽化,然后在黎明前作首次飞行。春蜓科、蜻科和束翅亚目则都在晨初时羽化。大伪蜻属种类在晚间羽化。

(4)繁殖

蜻蜓的繁殖是最与众不同,而这种繁殖方式的演化仍是一个谜。与其他昆虫一样,蜻蜓的生殖器官生长在腹部末端,第九腹节的腹面。在交配前,雄虫会将精子从生殖孔转送到位于第二及第三腹节腹面上第二组性器官中,并将精子储存在那里。当雄虫抓住了愿意交合的雌虫时,交尾(交配)就会开始。 首先,雄虫会弯起腹部,利用腹部末端肛附器的交合突抓着雌虫的头部后侧或前胸的背板。然后,雄虫会放松其足部对雌虫的紧握,让雌虫轻松地悬挂在雄虫的腹部末端。愿意交合的雌虫会弯起腹部作出接触,并将腹部末端紧贴在雄虫的第二性器上。这种交配模式在英文中有时称为“轮”(wheel)。接着,雄虫会将雌虫在过往交尾时留在体内的所有精子除掉,然后运用阴茎状的器官将自己的精子放在雌虫体内。

许多种类的雄虫肛附器与雌虫的头部后侧,以及雄虫的第二性器官与雌虫的性器官,都是有如锁与钥匙的结构互相契合,并且是种类特有。由于这种精妙的特点,雄虫与不同品种的雌虫种类可交尾的机会就大大减低。不过,有时一些大意的雄虫亦有抓错对象的一刻。因此,肛附器的结构和特征是用来分类和分辨品种的最佳标准。某些蜻科交配可能只需很短时间,但对大多数种类来说,交配是一个非常冗长的过程,要经数分钟,甚至数小时后,雌虫才会产卵。

雌虫大多在交尾后就立即产卵。产卵时,有些雌虫会由雄虫抓着其腹部后侧“串连”在一起进行;有些则是在没有雄虫抓着的情况下产卵。许多雄虫即使没有紧抓着雌虫,但在雌虫产卵时,都会保护着它们,以防其他雄虫对该雌虫产生兴趣。有的蜻蜓会把卵放在植物内,称为“内生产卵”;有的则会把卵掉在潮湿的植物上或水面上。

3.下属科

晏蜓总科〈蜓总科〉(Aeshnoidea)

晏蜓科〈蜓科〉(Aeshnidae)

古蜓总科( Petaluroidea)

古蜓科(Petaluridae)

春蜓总科(Gomphoidea)

春蜓科〈箭蜓科〉(Gomphidae)

勾蜓总科(Cordulegastroidea)

臀套大蜓科(Chlorogomphidae)

勾蜓科〈大蜓科〉(Cordulegastridae)

新蜓科(Neopetaliidae)

蜻蜓总科(Libelluloidea)

澳蜻蛉科(Synthemistidae)

大蜻科〈山蜻蛉科〉(Macromiidae)

弓蜓科〈伪蜓科〉(Corduliidae)

蜻蜓科〈蜻科〉(Libellulidae)

4.古蜓科

古蜓科(学名:Petaluridae)是差翅亚目下的一个科,其下的蜻蜓生活的年代最早可追溯到1.5亿年前的侏罗纪。

现代的古蜓科只有11个存活种,其中生活在澳大利亚的Petalura ingentissima是现存最大的蜻蜓,体长超过100毫米(3.9英寸),翼展超过160毫米(6.3英寸)。

其幼虫生活在河岸边的洞穴里,不过美国的Tachopteryx thoreyi则会选择潮湿的落叶层作为栖息地。

古蜓属(学名:Petalura)是古蜓科下的一属,是一类体型非常巨大的蜻蜓,其中生活在澳大利亚的Petalura ingentissima是现存最大的蜻蜓,体长超过100毫米(3.9英寸),翼展超过160毫米(6.3英寸)。它们的身体既长又纤细,有四支宽阔且充满脉径的翅膀。

5.弓蜓科(伪蜻科)

弓蜓科(学名:Corduliidae)又名伪蜻科,是差翅亚目下的一个科,其下的蜻蜓体色长为黑色或深褐色,部分呈现绿色或黄色的金属光泽。大部分都有绿色的复眼。幼虫通常是黑色的,半水生。

其下的蜻蜓分布范围很广,遍布全球。但也有一些濒危物种,如美国的Somatochlora hineana。

(1)海神弓蜓

海神弓蜓(学名:Macromia clio),弓蜓科的一种。

①形态特征

腹部长50~57mm。弓蜓的共同特征是复眼两侧中央後方有小突起,第2腹节两侧有侧片状突起。本种雄虫胸部底色黑色,具有蓝绿色金属光泽,侧视中央具黄色长条纹,前、後端各有较短的黄色斑纹;腹部黑色,背侧具黄色横斑。

海神弓蜓幼虫和闪蓝丽大蜻很相似,但是终龄幼虫比闪蓝丽大蜻终龄幼虫要小些。它与闪蓝丽大蜻幼虫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口器。闪蓝丽的口器是有六对相互交错的钩子,而海神的口器是锯齿状的。另一个就是体型,还有闪蓝丽的腹部较扁平且大,它的相对于闪蓝丽来说比较瘦且长些。成虫的体色和形态结构也颇为相似。颜色也很像,但是海神成虫的体型比闪蓝丽成虫还小些。触角细长,六条腿很长很像蜘蛛。幼虫喜欢栖息在含沙子较多且浅层靠近岸边的水库河边等,雌虫长用注入式的把卵插入沙子里边。因为没有产卵器。体色和周围的沙子一样。

②生态习性

成虫出现於4至8月,生活在海拔600公尺以下溪流环境。

(2)慧眼弓蜓

慧眼弓蜓(学名:Epophthalmia elegans),弓蜓科的一种。

①形态特征

腹部长53~60mm。雄虫外观近似海神弓蜓,但本种头部前视具两条黄白色横斑,海神弓蜓仅有一条黄白色横斑;本种胸部侧视前、後端黄斑较长;且腹部第3节黄斑特别发达,呈环形横带状分布。

②生态习性:

成虫出现於5至10月,生活在海拔800公尺以下湖泊、池泽等静水环境附近。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

《百战奇略》81章 声战
365bet备用器下载

《百战奇略》81章 声战

📅 07-17 👀 6225
王者荣耀技能释放辅助轮盘施法和自动简易施法有什么区别 用哪个好解析
中国虚拟偶像都有谁(2023国内虚拟偶像排名)
365bet备用器下载

中国虚拟偶像都有谁(2023国内虚拟偶像排名)

📅 07-13 👀 8452